2023年武汉市初三四调道法、历史试卷难度分析
尖锋资讯2023-04-20 17:19:16 浏览量:1
昨天的物化,老师们普遍反映难度不小。那么今天的道法历史难易度如何呢?一起来看老师们怎么说。
道法
基本没有死记硬背的内容,可判断出中考道法考试的基调
武昌实验寄宿学校道法组教研组长 侯茜
本次道德与法治试题考察范围广,基本没有死记硬背的内容。从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方面着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材料,灵活所学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选择题整体难度与二调持平,难度不大。
问答题部分:
32题辨别与分析。考察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要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要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33题观察与思考。“创新武汉”“文化武汉”“美丽武汉”激发学生了解武汉、热爱武汉的主人翁意识,深化学生家国情怀。
34题研究与分享。注重考察学生综合分析材料、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最后一问“职业规划”灵活性强,学生也有话可说。
根据二调和四调出题的方向,可以判断出中考道法考试的基调;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应用的结合,降低了死记硬背的要求。
考查面广稳中求变难易适中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九年级备课组长 周海君
2023年四调道法试卷是在新中考和“双减”背景下,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五个主题来命题,从真实的社会情境角度进行了道德教育,强化了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个人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培养了家国情怀。这体现了课程性质,反映了课程理念,与以往四调试卷相比,突出了“稳中求变,难易适中”。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试题分布:考查面广,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理解、运用能力。具体如下:
1-3题是涉及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主题、国情教育主题,考查党的初心、劳动的意义、增强生命的韧性等考点;
4-9题涉及到法治主题,考查宪法的地位、国家机关职权、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宪法宣誓的意义、人民政协的性质与职权、“贩毒有罪”等考点;
10-14题涉及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主题,考查高质量发展、党史、湖北省的经济成就、红色革命文化主题活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考点。二、题目形式多样,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各类型题目的理解能力和联系考点能力。
选择题既有传统的古语题、漫画题、图表题、图示题、表格题、一带一路建设等,又有创新的宪法晨读卡、了解国家机关主题探究活动和红色文化主题系列活动。
非选择题,涉及到法治教育主题一大题6分,是辨别分析题,通过空降兵某部举办军营开放日活动为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知道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涉及到国情教育(科技,生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观察与思考题12分,分别从创新武汉、文化武汉、美丽武汉向主创团队推荐城市名片的拍摄素材,并简述理由;还涉及到国情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探究与分享题14分,以“奋进新征程,筑梦新时代”主题探究系列活动,分别进行了畅想未来、新闻发言、职业规划。
三、既紧密联系时政热点又联系学生实际,充分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热点和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例如: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2023年“两会”、第九个国家宪法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摘录、湖北省经济成就、主题探究、生涯职业规划、武汉城市名片等。
四、题目难易程度恰到好处,开放型的题目较多,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增强学习道法的自信,同时又能拉开分数差距,既让学生有话可説,有话可写。
五、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无情景不命题、无情景不教学”得到了充分演绎,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较好地落实了“道德与法治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育人功能。
历史
难度与二调相当没有难以取舍的题目
武昌实验寄宿历史组教研组长 付琳
四调历史学科考查范围为七至九年级所学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内容。选择题学生比较好把握,没有出现难以取舍的题,主观题文字量较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试卷整体难度与二调相当,简要分析如下:
1、重视历史学科素养,凸显学科特色。第18题、第25题和第29题第1小问,考查学生基本的空间概念、时序观念和读图能力。
2、依据新课标,考查主干知识。例第15题的分封制,第28题的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3、重视在新的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几乎没有机械记忆类试题,这样引领教学避免简单重复训练,减轻学生负担。例第29题考查的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变化,将历史与现实,书本与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以宽广的视角来分析问题。
涵养学科素养,聚焦关键能力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历史备课组长 余燕
2023年武汉市九年级四调历史试题,紧扣课标内容,卷面以文字、表格、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围绕主干知识,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重点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对后面的中考复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试题结构较为合理
从试卷题量看,沿用二调试卷结构,14道选择题,3道材料题,其中最后一道是论述题;从试卷内容看,中国古代史20分,中国近现代史22分,世界史18分,符合3:4:3的比例。
2、淡化死记硬背
本次四调历史试卷,从以往的“是什么知识”到现在“你如何获得这个知识”转变,从专题式的“大综合”向主题式的“大主题、小切口”过渡,特点在于从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事物来呈现背后宏观的历史特征。如选择第16题,给出“统一天下”“休养生息的年代”“年轻的武帝”等关键词,学生概括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这就不需要学生刻意去背具体的基础知识,从关键词是可以体会秦汉是一个大一统时期。
3、创新情境设问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历史教学最核心的改变就是:强化了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评价,不仅强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素养的养成,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在四调历史试题中第29题便是围绕这一理念而设计的。该题以描写古今食物发展的变化为载体,考察了学生从材料中准确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传统饮食文化,彰显传统文化之美。
综上,四调历史学科命题坚持以史育人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落实新中考内容改革要求,加强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查,助推素养教育。
热门文章
咨询热线:17771439616
上班时间:9:00-20:30
尖锋校区地址:
光谷校区/中南校区/金融港校区 常青校区/长港校区/香港路校区 天地校区/汉阳校区/积玉桥校区 百步亭校区/吴家山校区